一、“神散而形不散”中的神和形指什么?
是形散而神不散 吧
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。所谓 “ 形散 ” ,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,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。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。组织材料,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。所谓 “ 神不散 ” ,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。
衡量散文优劣的第一标准,是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关于散与不散的问题,有的说散文贵散,有的说散文忌散,这两种说法都对,又散又不散,形散而神不散,只记一件事的这一类散文,有什么散与不散的问题呢?如果一篇散文里,写了好几件相关的、或是貌似不相关的事。不散,主要是指主题和结构,尽管题材驳杂,思路开阔,但是仍然必须围绕一个主题,把它们组成一个缜密的整体,这一类散文就是要有散有聚,能放能收,疏密有间,才够散文的味道。这有点像小朋友们写作文时,老师教你们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去写,不要一篇作文出现两个或多个中心。
现在举篇《春》散文为例,它的框架是:
春色早已钻进了青青的麦苗丛里……
春色早已点缀在桃树上了……
李树的枝杆上到处都布满了浅黄色的小苞……
小蜜蜂在蜜蜂窝旁跳起了愉快的“8”字舞……
菜花金黄,菜叶嫩绿……
柳树都舒展了黄眉绿眼,千丝万缕……
春燕从头顶掠过……
写文章像放风筝一样,愈放愈长,愈飞愈高,全在手中的线要紧紧牵牢,小作者寻找春,是抓住春天的麦苗,桃、李、扬柳、菜花、蜜蜂、燕子多种典型事物,构思了一条依照,时间推移,方位转换的明线,进行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描绘。另一条是抒发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,对祖国绚丽前景充满无限信心,的立意暗线,作者扣住这两条线,动静结合,纵横交错,疏密相间,把它们组成了一个周密的整体。这就是《春》的成功之处。
文章收尾“春风春雨,蜂儿在舞蹈,燕儿在呢喃,花儿在微笑”,颇富诗情画意,耐人寻味。
二、散文形式是什么样的?
散文最主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。符合这点是最重要的。
广义的散文,是指诗歌、小说、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。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,还包括通讯、报告文学、随笔杂文、回忆录、传记等文体。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,许多文体自立门户,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。
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,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,取材广泛、笔法灵活、篇幅短小、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。
三、如何理解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并以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为例分析
这篇文章的神采在于作者自己的爱国理想。作者在自题小像中说,我以我血荐轩辕,在呐喊自序中说,医学于日本的维新起了大作用,还有一篇杂文大意说,留学生会考虑两种前途,一种是好好学了谋取前途,一种是不好好学,但也要谋取前途,云云。这些可作对读。
所以鲁迅写了留学生留着辫子和盘着辫子的丑态,这专写那些谋取前途的,而他自己已经志不在清朝,大胆剪掉了难看的辫子。鲁迅写了日本学生因为一个其实考得并不高的分数,就来找他的事,也不独表现藤野的公平仗义,这是民族歧视和日俄战争后日本民气的表现,正因有这种民气,才有那场电影。
这些事情零零散散,有的和藤野有点关系,有的绝不相关,看起来离题万里,也不符合现今中学崇尚的作文规则,但是写藤野也好,写其他也好,表现的都是鲁迅自己的思想和经历,这个才是真正文章里要表达的精神!